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唐能如此强大,李靖功劳很大-《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2/3)页

    三、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明君。

    是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只能是窝在圈内了。

    李靖正是遇到李渊,特别是李世民这样的明主,他们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可以有任意发挥的空间,有充分表现的舞台。

    试想一下,如果李靖在宋徽宗宋高宗所统治下的朝代,他会有如此之大的舞台发挥吗?

    就宋徽宗宋高宗那样的皇帝,恐怕早就害怕李靖功高盖主,而把他贬职下放了。

    四、李靖本人有气度、有甘做人梯的雅量。

    李靖一开始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开始所打的胜仗,功劳都记在了上司的头上,从凌烟阁李孝恭排名特别靠前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战场上,李靖从来就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好仗,其他什么的,就让后人去评价吧。

    正因为有这种积极的态度,打了胜仗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得到身边诸将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上司的爱抚和认可。

    上司高兴了,自然对他的看法就更好了,对他也就更加器重。

    五、李靖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眷恋权力。

    自从李靖打下东突厥以后,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李世民对这种明事理的行为很赞赏,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

    并许诺帝国宰相的位置始终给你保留着,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来朝顾问顾问。

    但李靖却没有贪恋权力,他一心只想着卸甲归田。

    正是有了他这种不贪恋权力的心态,才让帝王对他很放心。

    六、不遗余力的培养后备干部,倾囊相授。

    李世民不亏是高明的皇帝,他觉得李靖打仗太厉害了,而自已手下那些将领,虽然大部份打仗还不错,但多半都是一些大老粗,没学过什么兵法。

    于是李世民让李靖教诸将学兵法,受到李世民这么的高眼相看,李靖当然是不遗余力的倾囊相助,在他的培养下,唐初名将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善于总结经验,把实战经验变成军事理论

    李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后人据此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所以,综合来说,李靖不但是华夏古代优秀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如果要在将星闪耀的唐朝评选出第一名将的话,李靖是当之无愧的唯一人选。

    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无论是高原,还是平地,李靖都能游刃有余地掌控战场,可谓罕见的全能型的军事天才;此外,他又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可谓文武全才的典范,有生如此,夫复何求。

    李靖军事才能冠绝当代,更因为他为大唐帝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唐高祖到唐高宗时代,唐军能屡战屡胜,不断扩展版图,甚有赖于这批名将的指挥。

    说到李靖为唐帝国培养军事人才,就不能不佩服李世民的深谋远虑。

    李世民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考虑身后长远之事,他所考虑的,是帝国在军事人才上不可后继无人。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决战后,匈奴虽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但并未被打垮,而是逐渐恢复了元气,在武帝末年,匈奴实力已恢复到不容小觑的水平。

    其中的关键在于汉军在漠北决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再出塞远征匈奴,但汉武帝这么做也实在是出于无奈。

    一方面,漠北决战后,汉军战马损失严重,无力再度发动大规模远征,史称: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方面后继无人,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

    所以,李世民之深谋远虑,诚非常人所能及。

    稍后将带来李靖的奖励和下一位名帅,敬请期待。

    …………

    大汉皇宫。

    刘邦当时就愣住了。

    最近出场的人物在一次又一次洗刷他的认知。

    他原本以为韩信就天下无敌了。

    可霍去病,李靖,这都是什么狠人?

    想着想着,刘邦就比较愧疚。

    毕竟李世民怎么对功臣的?把他们排入凌烟阁功臣之中。

    用心对待,君臣同心。

    可自己呢?

    该杀的都杀了。

    自己不如李世民大度吗?
    第(2/3)页